4月14日,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首战在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比赛首日,中国队包揽了四个冠军。
现场
【资料图】
陕西元素亮相跳水世界杯
比赛首日,进行了女子双人10米跳台、女子双人3米跳板、男子双人10米跳台和男子双人3米跳板四个项目,本次比赛团体赛和双人赛不设预赛,直接进行决赛,让比赛更加残酷激烈。
中国队方面,陈芋汐、全红婵出战女子双人10米跳台,陈艺文、昌雅妮出战女子双人3米板,杨昊、练俊杰出战男子双人10米跳台,王宗源、龙道一出战男子双人3米跳板。最终,四对中国组合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分别获得各自项目的金牌。
在比赛间隙,各种陕西元素纷纷在跳水世界杯赛场亮相。在上午的两场比赛间隙,现场播放的《西安人的歌》,让现场观众热情高涨,“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这耳熟能详的歌词让现场不少观众都跟着唱。
当日下午3时,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开幕在下午的比赛前开始。开幕式首个节目就是秦腔表演,随着秦腔乐曲响起,数名秦腔演员在泳池边表演起了秦腔,演员们颇具特色的表演不仅引起现场观众的喝彩,很多外籍运动员和教练员也都全神贯注地观看,还有不少运动员、教练员和技术官员拍照留念。
运动员
观众热情给运动员极大鼓舞
本次比赛是西安举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单项体育大赛,比赛吸引了众多西安市民到现场观看比赛。4月14日上午10时许,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观众通道外,观众们排着长队陆续入场,赛场内也热闹非凡。比赛期间,各国运动员每次完成动作都能迎来热烈的掌声。
家住高新区的陈女士是全红婵的粉丝,她一大早起来乘地铁赶到奥体中心观察比赛。陈女士说,十四运会的时候错过了全红婵的比赛很遗憾,当得知跳水世界杯会在西安举办时,她就一直关注着购票信息并抢票,她觉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高规格的比赛很幸运。据组委会官方统计,仅4月14日上午的比赛,就有1853名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
赛后,获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的陈芋汐表示:“观众的加油呐喊声对我们发挥很有帮助,会带给我们更多力量。”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银牌的英国组合表示,观众的热情超乎想象,他们会把掌声和欢呼声送给每一支队伍,这对于国外选手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获得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的杨昊、练俊杰均表示,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观众在现场加油助威,面对这么观众期初还有些紧张,不过及时调整了状态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4月15日,比赛将进行女子3米跳板和男子3米跳板两个项目,上午进行赛事预赛,单人比赛不设半决赛,下午直接进行决赛。 华商报记者 张成龙/文 赵彬/图
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是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姿势,并以特定动作入水的运动。跳水世界杯西安站进入首个比赛日,中国跳水梦之队一骑绝尘,全红婵/陈芋汐打响头炮,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随后的比赛仿佛开启金牌“收割机”模式,包揽了当日全部4枚金牌。中国跳水队的成绩让人骄傲,这当然是正常实力的体现。那么,跳水梦之队又是怎样炼成的呢,让我们走进梦之队的玄幻之术。
体重
伽利略实验
大家感觉跳水运动员都是又瘦又小,那么,是不是又瘦又小的人落水速度慢,所以水花小呢?这就牵扯到另一个物理知识——伽利略实验。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一篇课文叫《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课文中说,亚里斯多德认为,重的物体要比轻的物体下降的速度快,所以质量大的铁球和小铁球在同一个高度放手时,大铁球要比小铁球先落地,但是,这一说法被伽利略否认了。伽利略认为,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在同一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落下后,会同时着地。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速度是一样快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选择小巧一些或者是年龄比较小的运动员呢?首先,水花大小与体重有密切关系,其次,小巧的运动员比较适合那些柔韧性强、比较灵活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小孩子的身体还比较小,做动作会相对比大人容易,水花也比较好控制。运动员如果个子矮的话,对于空翻动作也会有很大的优势,太胖太高翻起来会很吃力。
压水花
阿基米德原理
对普通观众而言,看跳水时主要看水花大小,“压水花”技术实属于流体力学的范畴。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运动员入水时,会排开与自身体积相同的水,这些被排开的水其实就是以水花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水花大小”和运动员自身的体积大小是成正相关的关系。体积越大,水花就会越大,反之亦然。同时,入水时,身体与水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水花就会越大。
接触面积最小的方式是啥呢?跟入水角度有关。90度垂直入水,水花最小。入水时,速度也会影响水花的大小,速度越快,水花就会溅得越高。
身材越是细长,肌肉线条越是匀称,入水时,如果身体形态保持流线型,身体表面会形成一层气流,这可以增加身体表面与水之间的粘滞力,这可以使水花变小。
有问有答
为什么每次跳水后都要冲淋?
我们常常会看到,当选手结束一跳后,便立即从泳池边上的扶梯爬上来,快速跑到淋浴喷头下冲洗或是浸泡在水中。有网友不禁问:明明已经是一身水,为什么还要再次打湿自己呢?
对此,网友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跳完水头发黏在脸上不太美观”、“没戴泳帽会让水变得很脏”、“泳池里的水有消毒剂,对人体有危害”……
其实,这些猜测都只能当作玩笑。
跳水后为何要冲淋?美国印第安纳州鲍尔州立大学的的跳水教练雅各布·布雷默解释称,答案只有一个——这通常是为了恢复体温,缓解肌肉紧张的状态。
根据国际泳联的规定,室内跳水池水温必须保持在26℃左右,而比赛场馆的室温一般在22℃左右,运动员出水后会感觉到凉意。因此,冲淋可以保持肌肉温暖,有利于接下去的比赛。
为什么要带毛巾上跳台?
跳水比赛中,常常会出现一幕颇为“拉风”的经典画面——在每一轮比赛前,运动员们都会站在跳台上用毛巾擦干身体,再将之扔下,动作潇洒,干脆利落。运动员的毛巾,也成了赛场上的一大另类焦点。
而这块毛巾也确实有它的“不同寻常”之处。跳水运动员的毛巾常常是以特殊材质制成的,便于携带且吸水性极强,能让选手快速擦干并保持温暖。
除此之外,布雷默提到,当选手在空中做抱膝动作时,如果手上、腿上有水可能会打滑,导致动作得分偏低甚至可能造成运动员受伤。而运动员所用的这块毛巾则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身上贴着的条状胶布什么用?
有人发现,一些选手身上贴了好多胶布,包括肩膀、腰部、脚部都贴满了,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专家介绍称,这些胶布有个专业的名字,叫作“肌内效贴布”,简称肌效贴。它的作用在于支持和放松肌肉,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淋巴水肿。
“对运动员们而言,它还提供一点额外的支持,帮助缓解肌肉、关节和韧带的疼痛,让运动员们能在比赛中发挥更好的成绩。”布雷默补充道。
肌效贴本身有一定程度的拉力,并且具有相当的防水透气特质,所以在贴扎后不会影响运动功能,。
跳水为什么是头朝下入水?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人的上半身重,下半身轻,所以不管做什么动作,到最后都是要头朝下地进入水里。而且如果脚先进入水里,首先会溅起很大的水花,影响比分,其次也比较危险。当然也有人认为,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上肢比下肢能完成的精细动作要多得多,因而在危险时刻肯定先选上肢避险(比如抓住救命稻草是用手抓,而不是用脚勾)。跳水是一项危险的运动,落入水中对运动员本能认知来说还是有危险的,所以用手更放心一点。
为什么不戴泳帽和泳镜?
都是水上项目,为什么游泳运动员有泳镜和泳帽,跳水运动员却没有?
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只有不到2秒,算上从跳水池中游上岸,加起来最多10来秒。如此短的时间,运动员根本不用戴泳帽和泳镜。
最重要的是,戴泳帽和泳镜会影响入水效果。加上入水时巨大的冲击力,很可能把泳帽拍落,把泳镜拍碎,划伤运动员的眼睛和面部。所以,泳帽和泳镜对跳水运动员并非是“必需品”,反而是一种累赘。
跳水时为啥不“双手合十”?
运动员入水的那一瞬间,是手先接触水面的,所以手上动作显得格外重要。一开始,人们都认为“双手合十”的手部动作,呈流线型入水,阻力最小,溅起的水花也最小。
但后来发现“双手合十”时,虽然会减少手掌与水面的接触,但会使得手臂弯曲,增大整个身体的入水面积,使身体躯干不稳,后续动作发飘,有时水花反而更大。
现在,大家可以通过慢动作回放发现,运动员入水时,双手采取的是翻掌入水动作——手掌外翻,在入水的瞬间掌心对准入水点,一只手抓着另一只手,这是中国运动员普遍采用的手型。随后身体再入水,产生的水花更小。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揉水”技术。当然,有些国外运动员入水时会两个大拇指紧扣、五指张开双手交叠,以掌心朝向水面。另外,还有两种不常见手型:一是五指张开、双手保持约10厘米距离,另一个则是两手大拇指紧扣、屈指、掌心朝水。
跳台和跳板哪个难度更高?
在选手和教练们看来,一般而言跳板比跳台难,虽然跳台比跳板高。因为跳台跳水是从固定的跳台上跳下来,而跳板跳水是从弹性极好的板子上跳下来。对于运动员来说,晃动的跳板所需要的协调性更强。
有教练表示,跳板被跳水界形容为“野马”,因为它的节奏很难控制,表演也很难掌握。练习跳板是需要一定年限的,掌握这个节奏需要很长时间,也可以说跳板是有资质才能练的。撰文/王利民 李振绘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