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谢诗仪 黄炜信
某地“公布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网红大V摆拍夜宵摊打架视频引流”……近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批查处的网络谣言案例。从这些案例看,传播虚假信息、炒作热点话题、开设冒牌账号实施敲诈勒索等,形式多样,涉及内容五花八门,网络谣言乱象频出,破坏了网络秩序,给国家、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一些自媒体人员为引流吸粉,触碰法律红线、道德底线,二次加工、歪曲事实甚至直接造谣。如有网民造谣车祸身亡小学生母亲收210万、天价寻狗系自媒体杜撰……此类谣言煽动网民情绪、污染网络生态。更可怕的是,这些网络谣言在“网络水军”推波助澜下,就像病毒肆意传播,甚至出现谣言的传播热度甚至比辟谣更高的现象,“谣言天花乱坠,辟谣无人问津”的现象令人唏嘘。
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是营造风清气朗网络生态、保证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对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民权益有了根本性的保障。7月21日,公安部通报100天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情况:侦办案件2300余起,整治互联网平台企业近8000家,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谣言,依法治网的坚决行动,有效捍卫了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
网络谣言累禁不绝。但通过相关部门、网络平台、自媒体人、网民的层层设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拦住网络谣言之风。平台作为自媒体内容的发布端,负有内容审查、监管之职责。若平台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有效管理,纵容其大肆传播,平台便沦为了网络谣言滋生的“温床”。相关部门和平台要实行公开化、常态化打击,落实网络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健全相关的规则制度,有效利用法律手段精准打击违法违规人员。同时也可以参考“酒驾醉驾”的处罚标准,根据谣言的危害程度,禁言一段时间或终生禁言,让造谣者深刻意识到散播谣言的严重性。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应切实规范自身言论和行为。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积极举报造谣行为。凝各方之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网络谣言就会没有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