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夏
XIA ZHI
至
不
觉
夏
已
至
万
物
竞
生
长
6月21日22时58分,
我们正式进入“夏至”。
今年夏至时间
长达15.731天,
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长的。
夏至,
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日。
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直到秋分,方得平均。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
蛙声阵阵,蝉鸣声声,
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登场了。
整个夏天的生机和美好,
也在此时段尽情释放。
传统二十四节气
夏至不少果实成熟
夏至到来,广州有不少植物的果实成熟了,如荔枝、芒果、黄皮、洋蒲桃(莲雾)果等。洋蒲桃果熟,满树挂满小灯笼,令人眼前一亮。
夏至期间,广州可见开花的木本植物有大叶紫薇、小叶紫薇、腊肠树等;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则有荷花、睡莲、美人蕉、葱兰、含羞草、火龙果等。
夏
至
传统二十四节气
夏至广州立杆不见影
夏至,正午阳光几乎直射地球上的北回归线,平常是立竿见影,但这个时候是立竿不见影。
在广州,6月21日(夏至日)12时28分,日上中天。届时太阳位于头顶,可见立竿无影。
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的北回归线标志塔,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
资料图。来源:广州从化发布
今年夏至日,太阳直射从化北回归线标志的时间是中午12时27分46秒,立竿不见影。
夏至日,广州日照时间长达13小时33分,全年日照时间最长。
传统二十四节气
夏至·习俗
壹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贰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记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脂粉,防生痱子。
叁
食夏至面
所谓“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面也叫入伏面,南方多见阳春面、三鲜面。恰逢夏至新麦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之意,饱含着人们对丰收团圆美好祈愿。
你发现了吗?今年夏至日在6月21日,端午节在6月22日,两者相连,非常少见,在21世纪这100年中仅有4次。
“扒龙舟”是广府龙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这个时节,广东各地扒龙舟氛围拉满,现场燃到爆!
提起扒龙舟,广州这条村让人不得不佩服↓↓
扒龙舟,最服猎德村
隐匿闹市一隅,
猎德散发着古村新城的活力。
说起猎德,
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
广州新中轴线的流光溢彩。
这里不仅有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忙碌,
也有岭南水乡的闲适舒缓。
新与旧、快与慢,
猎德在珠江之畔,
形成从水乡农田到新型社区的绝佳对位。
“猎德而得德”
猎德开村于宋代,
已在江畔伫立了九百余年。
为何称“猎德”?
“猎德”一词最早见于
北宋年间《元丰九域志》,
该书在“南海郡番禺县”的条目下
有“瑞石、平石、猎德、大水、
石门、白田、扶胥七镇”的记载,
连同当时的南海大通,
并称“宋代八大镇”。
而根据《猎德村志》记载,
“猎德”之名源自西汉。
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扬雄在《法言·学行》中写道:“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这里的“耕”和“猎”都是追求的意思。
取名“猎德”,就是要让猎德后人崇德尚义,可见于此。
“猎水通津”“玉带缠腰”富饶水乡龙舟竞发
扒龙舟,
是乡土与宗族的延续,
以水为信,以情作舟,
无法抑制也无法割裂。
猎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区域水网交错,
史称“猎水”的猎德涌
从猎德村流过,汇入珠江,
恰如“玉带缠腰”。
猎德村因对水的亲近,
形成了延续百年的龙舟民俗活动。
民谚云:
“四月八,龙船透底挖”。
今年,
猎德村二月初二就迫不及待起龙,
比传统“起龙日”整整提前了两个月。
5月,
猎德的花龙和五色龙被固定在岸边,
猎德居民手持颜料模具,
为龙船画花上色。
土生土长的猎德居民李伟时表示,
猎德传统龙船
主要分为红龙、花龙、五色龙。
“仔细观察花龙、五色龙船身,上面的图案大有讲究。”李伟时说,龙船的船头船尾画上了白马,寓意“龙马精神”,船身画的是八仙过海的仙家之物,而猎德村有“水果之乡”的美称,龙船上也会画猎德种植的岭南佳果,如荔枝、石榴,还有马蹄、莲藕等。
猎德的龙舟队都是清一色的村民
——“扒龙舟就是上班”。
“咚!咚!”
端午将近,下午时分,
漫步猎德街巷,
总能听到龙舟鼓的鼓鸣飘荡,
“房东”又出来训练了。
扒龙舟如斯夫,不舍昼夜。
龙头威,龙身绚,龙尾翘。
驭龙士数十人,左右两排,
虎背熊腰,犹如弯弓。
哨声一响,鼓点如雷,
桨舵齐飞,浪花前翻后涌,
刹那之间已狂飙十几米。
小小河涌,竟然耍出个汪洋大海之势。
猎德村扒龙舟起源于什么时候?
没有人能准确回答。
但一个世纪前,
它就是村里最热闹的活动。
浪花淘尽桨手,
送走春夏几度,留下辉煌无数。
900多年历史古村传承水乡精神
猎德水乡,河网交错,
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历史中的猎德世代务农,
直到20世纪90年代,
猎德村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大量土地被征用,
盖起了数万平方米的厂房,
开办了水果加工厂、制衣厂,
建起了码头、仓库。
进入21世纪,
猎德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
猎德首创全面改造,
在无任何经验借鉴的前提下,
创造性提出并成功实施全面改造,
让猎德这座有着
900多年历史的古村传承得以完整延续。
在改造过程中,猎德村尽量保留浓缩着古村气质、传承着水乡精神的重要文化构件,以猎德涌龙舟塘作为龙舟文化的源头,将复建安置区建设成传承着猎德民俗文化的、犹如龙舟待发的建筑群,组成“龙舟竞发”的脉络。
此外,
在保持猎德旧村建筑肌理的前提下,
猎德村沿猎德涌两岸
将村内重要的祠堂、庙宇
和有代表性的民居
重新进行规划布局,
重塑代表岭南水乡文化的建筑。
如今,漫步猎德古祠堂区,
历史文化长廊中,
仍能看到旧村街巷名、
旧村的祠堂匾额;
旧时的石板在长廊中间,
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新与旧的石板相互映衬,
古村新城的记忆既能被看见,
猎德村民的乡愁在新城中也能被感受。
原来的岭南水乡已经成为
天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如今的猎德在历史的传承之中,
不断展现出新活力。
正如《猎德新村记》碑文所载:
“欣逢盛世,
广州成国际大都市,
天河变大都市核心区,
猎德村为天河之明珠,
千年机遇今朝遇,百载宏图此日圆。”
明天端午假期将正式开始,
打卡猎德古村,
约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陈忧子
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i广州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报:陆凯声
视频文案/王浩
联络/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铭曦、高凯珅、王安蕾、栾晓森、甄志良
鸣谢:东川路小学 余荫山房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贺风玲
点亮“在看”提醒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