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在网上看到了几篇台湾省的语文教材,分别是李商隐的《无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刘禹锡的《陋室铭》,是学生的课本,写满了课堂笔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是课堂笔记,其实非专门的课堂笔记,就是记在课本上的。这三份不是同一个学生的,但是记得都比较细。这既说明老师讲得很细,也说明学生听课认真。
我此前写过一篇文章分析台湾省语文教材的特点,这一篇我想通过台湾学生的课堂记录,来分析推想一下台湾的语文课堂,了解台湾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李商隐《无题》
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律诗,老师讲到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学生都每一联上面一一注明,并在诗题目下面把每一联的主旨记下来。
老师还讲到了平仄问题,指出这首七律是“仄起式”。我看到学生特别把“见”字圈出来,说明老师教过“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他应该是懂了。
对于这首诗的学习,修辞是重要方面。从学生记录中可以看出,老师讲到了借喻、谐音、双关、对偶、借代的修辞。尤其是对“丝”与“泪”的双关类型进行了区分,“丝”是音双关,“泪”是义双关。
有意思的,老师还对“东风”一词进行了拓展,如上图。“东风”下面有注释,意思就是春风,但是特别指出这是晚春,然后对春夏秋冬的分段以及叫法进行介绍,并说明是指农历。
对于诗意与词句意思的教学,这里就不说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个课堂笔记引我注意的是以下三点:
1.对“浪”的双关性解释,这一点有的老师可能会忽略掉。
2.对周瑜名与字的拓展介绍,让学生知道古人名与字之间是有联系的,也记住了了一个成语“握瑾怀瑜”。这个词也说“握瑜怀瑾”,出自屈原的作品,瑜、瑾意思都是美玉。
3.在“小乔”那儿,学生记下“美女衬英雄”,不知道大陆老师教,会不会这样告诉学生。
此外,我注意到“冲”在台湾繁体写作三点水旁,突然意识到“冲”简化为两点水不合理。两点水其实是甲骨文的“冰”字变化而来,意思与寒冷有关,比如冰、冷、凉、冻等,“冲”从意思上看,偏旁不该简化为两点水。
刘禹锡《陋室铭》
这个记录也非常细,词句意思、写作方法、艺术特色等,这都是基本教学内容,就不说了,还是说引起我注意的地方:
1.对字的拓展非常多。比如“鸿”“丁”和“庐”,分别写了几个成语,而且写下意思。其中对“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两个词语意思写得尤其详细,还写了出处。还对“葛”的读音进行拓展。
2.对近义词拓展很宽。对“案牍劳形”近义词拓展,写出了“宵衣旰食”“尘务经心”“军书旁午”;对“鸿儒”拓展“宏儒”“硕儒”“硕彦”。这些都是不常见的词语,有助于学生增加词汇量。
3.老师对注释也进行了拓展。
我看到“杨雄”那条注释后,学生记有成语“期期艾艾”,说明老师对杨雄介绍很细,并告诉了学生这个成语:杨雄口吃,“期期艾艾”就是口吃的意思。
这里也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学生有时候会用英语表达意思。
我最不明白的就是上面这处了,“每当夜幕落下的时候,赤红朱雀会飞过”,实在看不出与课文有什么关系,查了一下,原来是一句歌词,出自乐队组合时代少年团的《朱雀》,大概该学生是其粉丝吧,上课时开小差了。
时代少年团
总结一下
老师教学:
从学生上课时的记录看,台湾语文老师上课讲得很细,对历史人物与字词的拓展很广,这些拓展对增加学生积累很有帮助。
学生学习:
记录如此多,说明学生听课很认真,这应该是学霸吧。看来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省,学霸成绩好,都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