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5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联合研究表明,全球红树林生境较为破碎,截至2020年,全球红树林斑块约有33.7万个,其中95%以上斑块的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
红树林生长在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上,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精准的空间分布信息是评估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实施保护策略的关键。
此次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贾明明副研究员、王宗明研究员、毛德华研究员、任春颖研究员、宋开山研究员、赵传朋博士,武汉大学王超副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萧向明教授、美国罗德岛大学王野乔教授共同完成。
中美两国科学家利用遥感大数据和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集成影像最大值合成算法及面向对象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全球首套高空间分辨率(10米)的全球红树林分布数据集,并命名为HGMF_2020。
与此前公布的全球红树林数据相比,HGMF_2020提供了最新的、分辨率更高的全球红树林的空间分布以及斑块结构信息,总体制图精度达到95%以上,被精细刻画的红树林斑块包含具有地理学意义的属性信息,可直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红树林总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地区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约占全球总面积的39.2%;印度尼西亚红树林资源在所有国家中最为丰富,总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其次是巴西(1.2万平方千米)和澳大利亚(1万平方千米)。
研究结果还显示,全球44%的红树林位于保护地内部,这一数值略高于全球红树林联盟发布的结果(42%),其中南美地区受保护的红树林面积最大,南亚地区受保护的红树林比例最高。
此外,科学家还通过分析红树林林带宽度,定量描述了红树林在抵御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全球几乎所有的红树林都具有明确的防风消浪作用,且林带越宽作用越明显。
目前,世界上有10余套全球尺度红树林遥感数据产品。然而,受限于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等,早期产品难以精确刻画红树林斑块特征,如形状、边界等,同时也缺乏合理的空间细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