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皇冠上最耀眼的“三颗明珠”——大型邮轮、航空母舰和大型LNG运输船,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造的三类船舶。
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第一艘大型自制邮轮已经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交付。届时,我国将一举摘下目前唯一没有获得的邮轮“明珠”,成为继德、意、法、芬之后第5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此同时,中国船舶也公开宣布再次接到法国大船订单——16艘大型集装箱船,价值超210亿元。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德媒那句“任何低估中国制造的人,都是在犯大错”,并非虚言。
01.“也就造个船壳”,国产率60%遭质疑?
回顾我国的造船之路,可谓饱经风霜。
在40多年前,世界船市上几乎看不到中国船舶的影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由我国制造的首艘万吨散装货轮“长城号”才正式走出国门。据悉,当时设备落后,加之“逾期1天,就要赔付4500美元”的霸王条款,“长城号”所需的3400多张施工设计图,全部为技术人员夜以继日手工绘制。
由于造船技术落后,我国没少受苦。1978年,日本工程师古贺繁一曾应邀参观中国造船厂,回国后他用“至少落后世界25年”来评价我国的造船水平。曾几何时,我国一度面临“需要专业技术的船舶,中国就造不了”的窘境,韩国随便一张设计图纸,就胆敢开出630万美元的天价。
饱受老外的“欺凌”也就罢了,如今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即将交付,国内网友又嘲讽“我国也就造个船壳罢了”“没有一个关键设备是国产的”。
事实上,这是对我国造船技术的错误低估。公开资料显示,全球数一数二的造船强国日、韩的国产率也仅有80%,我国作为后起之秀,造船国产率达到60%已经相当了不起。当然,我国船舶工程人员也时刻保持清醒,毕竟“船舶关键的发动机仍然依赖进口”。
02.船舶订单世界第一,生产任务已排至2028年
为了捡回中国丢失的颜面,我国决心大搞造船工业,立志打进国际船舶市场。
据悉,建造一艘船舶需要几十个生产区域,每一个区域都需要几十甚至数百人的共同协作。当大连造船厂接到“长城号”订单时,厂内虽有两万职工,但年近退休的老人不在少数,为保质保量地完成造船工程,已过半百、疾病缠身的油漆组老工人杨福瑞不仅打消了提前退休的念头,还主动担任组长一职。
凭借这样一股拼劲儿,工程人员逐步攻克技术难关,历经风吹日晒、雨雪交加,18个月后迎来了验收时刻。令第三方英国验船师惊讶的是,“长城号”完美到几乎没有误差,仅有的一个误差也只是2毫米,大赞“中国工人太伟大了,没有他们干不好的事情!”
数日后,《大公报》刊发“长城号”顺利下水的消息,中国船舶一炮打响,世界订单纷至沓来。仅两年内,我国就签订了77艘出口船舶的合同。
时至今日,中国已突破日、韩的技术垄断,成为世界船舶订单量第一大国,相关负责人表示生产任务已排至2028年。向来不把我国放在眼里的韩国却慌了,紧急喊话“谁也别想超越韩国”。业内人士坦言,如果没有技术人员攻坚克难,就不会有我国船舶订单的蒸蒸日上。
不仅是造船领域,在航空、生物制造等众多领域,国人也在凭借自身意志攻克技术难关、书写中国“神话”。以近几年如日中天的生物制造为例,定向酶提取技术也曾被日美封锁了20余年,如今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实现1号辅酶分子(国产“溢生好”关键成分)的国产化。
据悉,该分子最早起源于哈佛实验室,后被麻省理工、东京大学等高校临床实验证实,可使35-69岁中老年群体的肌肤、毛发、骨骼等多项老化指标重返年轻状态,放缓机体变老的脚步。由于缺乏原料提取技术,成品“溢生好”一度被日美以2.5万/瓶的天价收割国内需求群体。
转机发生在国内TimeShop等生物科技企业的科研团队,深耕制酶工艺20年之久,凭借全新酶法工艺将该分子纯度提升至99.9%,远超日美。此后,国产“溢生好”应邀入驻京JD东国际等线上平台,门槛下跌至三位数,使其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掀起热潮,一举打破日美天价进口制品长达数年的垄断局面。
同造船业一样,我国在众多领域都遭受外国的技术垄断;但也正像造船业一样,我国正在逐个击破技术难关,为国人带来更多惊喜。
0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40年来,我国造船业历经从散装货船到大型邮轮,从被嘲讽到被嫉妒,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然而,这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个缩影。
如今,我国在航天、生物制造、新能源等众多前沿领域都掌有主动权,把那些曾经看不起中国的国家打得“落花流水”。但业内专家也坦言,在芯片技术、机器人制造等领域,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如伟人所言:“科学技术这一仗,我们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这场科技的仗早已开始,为把这场仗打得漂亮,吾背还需砥砺前行。